抗戰(zhàn)期間,廣州、武漢淪陷后,日軍逼近廣西。廣西桂系當局為了依靠青年學生宣傳、動員群眾支援前線作戰(zhàn),抵御日本入侵廣西,于1938年11月組建了廣西學生軍。柳城縣立國民中學的侯信、李星榮、謝樹瓊、吳彥等一批青年學生棄學投筆從戎,于1938年10月中旬,離開國中參加了第三屆廣西學生軍到抗日前線。1940年11月12日,部隊在廣西隆安縣整編時,侯信由中共黨員梁林、吳贊之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1940年11月,日軍撤出廣西。1941年1月,皖南事變發(fā)生,桂系公開追隨蔣介石反共,政治形勢急劇逆轉。6月,廣西當局下令解散第三屆廣西學生軍。第三屆廣西學生軍被迫解散后,學生軍中的黨員大部分到廣西合作人員訓練班受訓,一部分到三青團各縣分團部、十六集團軍政工隊、《曙光報》社、學生軍通訊處工作,有的返回學校繼續(xù)上學。侯信經(jīng)組織同意,從學生軍回家轉到柳城縣立國中復學讀書。他把從學生軍帶回的進步書籍借給同學們閱讀,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。
同年9月,廣西第三期合作人員訓練班結束。韋世剛、黃菊芳、毛獻明(女,組織關系未轉來柳城)、曾宏春(組織關系未轉來柳城)等一批中共黨員和進步學生羅炳忠、黃元漢等約20人來到柳城。韋世剛、毛獻明等在縣合作室工作,其余分別到東泉、沙埔、太平、洛崖、大埔等任合作指導員。他們除做好本職工作外,還繼續(xù)開展抗日宣傳工作。10月,中共黨員陶保寧因身份暴露即從融縣轉到柳城國中隱避,在國中以教師身份為掩護,繼續(xù)開展革命活動。
11月,中共柳州市委負責人路璠寫信給陶保寧,介紹韋世剛、侯信兩人的組織情況。陶保寧、韋世剛、侯信3人接上了組織關系。12月,中共柳城縣支部在鳳山鎮(zhèn)成立,柳州市委指定韋世剛任支部書記,侯信、陶保寧任委員,這就是柳城縣第一個中共支部。
柳城縣黨支部成立后,主要任務是培養(yǎng)對象,發(fā)展黨員和積極分子,開展宣傳救亡活動。不久在東泉合作指導室,經(jīng)黃菊芳、韋世剛介紹,吸收合作指導員羅炳忠入黨。三人成立黨小組,負責人韋世剛。隨后在太平合作指導室吸收指導員黃元漢入黨。1942年下半年,侯信、梁一凡、黃元漢3名黨員在太平建立黨小組,組長由黃元漢擔任。黨小組建立后,黃元漢以合作社指導員的身份,在信用社借貸扶助農(nóng)民搞好生產(chǎn)。侯信則利用其堂兄侯喬送在鄉(xiāng)公所任鄉(xiāng)“農(nóng)民協(xié)會”會長這個關系,并以鄉(xiāng)公所名義公開提出“二五”減租、減息,把鄉(xiāng)、村糧倉的稻谷,低息借給農(nóng)民作種子和度荒,號召大家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搞好生產(chǎn),支援前線抗日。
為了廣泛宣傳抗日救亡活動,支部決定把在柳城縣工作的原學生軍人員組成“學生軍同學會”。根據(jù)國共聯(lián)合統(tǒng)一抗戰(zhàn)的精神,要求同學會員除做好本職工作外,還應在所在的鄉(xiāng)鎮(zhèn)開展抗日活動,在鳳山、東泉、上雷、太平、大埔、洛崖等鄉(xiāng)鎮(zhèn)成立了抗日宣傳隊,組織上街宣傳。1942年暑假期間,在侯信的倡議下,黃元漢等人把太平街及附近暑假回鄉(xiāng)的師生和進步青年組織起來成立“文化體育協(xié)會”(簡稱文體會),開辦夜校,夜校校址設在太平街南門炮樓。設升學實習班和成年習字班,由放暑假的教師義務教學。同時成立籃球隊和抗日宣傳隊,宣傳隊圩日上街宣傳、出墻報、貼標語、喊口號。所需經(jīng)費由會員樂捐,侯信帶頭報名捐大米40市斤,他還提供進步書刊給同學們閱讀,向他們傳播革命思想。
1942年7月9日,軍警特務在桂林大肆搜捕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工委和桂林市黨組織的成員。省工委副書記蘇蔓、婦女部部長羅文坤、南委駐廣西特別交通員張海萍以及一些黨員和進步青年學生被捕,史稱“七九事件”。桂林七九事件發(fā)生后,整個廣西處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,廣西各級黨組織多數(shù)受到了破壞,大部分黨員撤退到反動統(tǒng)治較為薄弱的廣大農(nóng)村,積蓄力量,等待時機。不久,為了適應復雜的斗爭環(huán)境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工委決定撤銷柳州市委機構,各基層組織亦撤銷,一律改為單線聯(lián)系,確保組織和黨員的安全。在柳城,國民黨柳城縣政府開始懷疑學生軍人員。逮捕了在縣府會計室任辦事員的學生軍人員毛獻明,隨后逮捕在洛崖鄉(xiāng)任合作指導員的學生軍人員曾宏春,12月底又逮捕在柳城國中任職的中共柳城縣支部成員陶保寧。因陶供出組織關系,致使中共柳城縣支部書記韋世剛遭到國民黨柳城縣政府的追捕。由于侯信接到情報后及時通知,在沙埔合作指導室檢查工作的韋世剛得以安全撤離。經(jīng)此重創(chuàng)。中共柳城縣支部的成員中一人被逮捕、二人被通緝,支部停止了活動,不復存在。在柳城縣工作的原學生軍成員不久也先后撤出柳城,轉移到其他地區(qū)繼續(xù)開展革命活動。他們在柳城的活動,盡管時間不長,但是在傳播馬列主義、播撒革命火種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,為后來柳城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,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