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14時44分,柳州氣象臺發(fā)布高溫橙色預(yù)警信號,市區(qū)最高溫度達到37.9℃。小暑過后,隨著高溫天氣持續(xù),柳州進入“炙烤模式”,但仍有眾多群體,在高溫下、在烈日下堅守,他們可能是行業(yè)勞動者,也可能是因為熱愛而選擇堅持的人。記者親身體驗,聚焦高溫下的群體,展現(xiàn)他們的艱辛與堅韌。
炎炎夏日,吃西瓜,既解渴又解暑??闪胰障抡鞴?,卻是一件苦差事。9日,記者在柳城縣馬山鎮(zhèn)四塘農(nóng)場韋文勇的瓜地,做了個“摘瓜”群眾,體驗了一把烈日下摘西瓜的不易。
韋文勇是馬山鎮(zhèn)大龍村人,今年4月在四塘農(nóng)場租了200多畝的土地,全部用于種植西瓜。經(jīng)過3個多月的精心護理,西瓜陸續(xù)成熟可采摘上市銷售。
“多的時候一天摘五六萬斤?!表f文勇說,從7月2日起,他開始雇請村民幫忙摘西瓜,最多的時候一天雇請7個村民幫忙,有幾天因前來地頭要瓜的銷售商比較多,還加班采摘。村民幫忙摘瓜,工錢130元摘8個小時,如增加一小時,就要多付20元。
天氣越來越熱,市場對西瓜的需求量增多,西瓜價格也有所提高?!扒皫滋斓仡^收購價是每斤0.6元,到9日就變成每斤0.7元了。”韋文勇說,為了錯時上市,他種植的西瓜分片種植、分片成熟,可一直采摘到8月,平均每畝的產(chǎn)量在5000斤。
烈日當空,酷暑難耐。記者看到,幫忙摘瓜的村民,個個都穿著“空調(diào)服”——一種衣服內(nèi)安裝有風扇的衣服?!安淮┻@個衣服受不了,太熱了?!贝迕耥f女士說。
雖然記者在工作前,也曾當過好多年農(nóng)民,但摘西瓜卻是頭一次。剛開始,記者看摘瓜的過程,覺得很簡單,但是這里頭卻大有門道。當記者在茂密的瓜苗中找到一個大西瓜,并快速用手從瓜蔓上扯下西瓜時,韋文勇卻說記者幫了倒忙,摘下的這個瓜,就讓記者抱回去吃。
這是怎么回事呢?韋文勇說,西瓜要帶著一截瓜蔓,收購商才會收購。因為帶著瓜蔓的西瓜,運到市場上,消費者才會認為新鮮。還有就是帶著瓜蔓的西瓜,不容易壞掉。
原來如此!接下來,記者按照要求繼續(xù)幫忙摘瓜,可沒過多久,就滿頭大汗,衣服也被汗水打濕了。
“雖然老板給我們吃瓜,但光吃瓜是不行的,還是會餓。”村民韋女士說,西瓜地里最不缺的就是西瓜,渴的時候可以切開一個瓜來解渴,但光吃瓜是沒有力氣干活的,還是要隨身攜帶白粥,餓了就配咸菜喝上一碗白粥來補充鹽分,不然容易脫水、中暑。
“這個是公的西瓜,還沒到摘的時候?!碑斢浾哒乱粋€表皮與其他西瓜不一樣的西瓜時,韋文勇當即說道。
人分男女,難道西瓜也分公母?韋文勇說,在1000蔸西瓜里,可能會有七八蔸是公的,雖然公的西瓜苗也能結(jié)西瓜,但相對母的西瓜,公西瓜成熟期更長,西瓜皮也更厚。
記者手記:簡短的“摘瓜”體驗,雖然不能全部體驗到村民摘瓜的艱辛,但還是讓記者深深感受到烈日下戶外勞動者的不易。他們用勤勞的雙手,在為家庭創(chuàng)造財富的同時,也讓更多市民坐在家里就能吃瓜,他們的付出值得點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