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古話說的好“百善孝為先”,尊敬長輩、孝敬父母,夫妻之間相敬如賓,是做人的本分,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在我縣大埔鎮(zhèn)城北社區(qū)有這樣一位普通的居民,她用柔軟的肩膀,十幾年如一日,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之歌,用女性特有的賢惠營造出一個“道德模范”。
本次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獲第二屆“自治區(qū)道德模范提名獎”的劉合梅。她的故事還是要從2004年說起,那一年,她嫁給了丈夫王煥生,當時,王煥生家境貧寒,父親早逝,母親改嫁,只留下他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相依為命。劉合梅說,當時她沒有被這樣惡劣的家庭條件嚇到,倒是被丈夫忠厚老實、勤勞肯干、善待哥哥的美德深深打動。她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,還把70多歲臥床的婆婆接到了家里贍養(yǎng)。關于哥哥,劉合梅還提到,在2017年,患有精神病的哥哥走失了,至今未歸。 ????
說起自己的女兒,她拿出女兒在校獲得的獎狀,滿臉欣慰。對丈夫體貼理解,對女兒教導有方,對癱瘓在床的婆婆更是照顧得細致有加,給婆婆盛飯時,她會細心地將飯菜碾得更碎一些,讓老人更好的下咽。
在簡單平穩(wěn)的日子里,生活也曾給過她重重的打擊,2018年,由于房屋漏水,丈夫王煥生在修理屋頂的瓦漏時,不慎失足摔到地上。經醫(yī)院檢查,診斷為椎體壓縮性粉碎性骨折,丈夫的倒下,無疑給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重重一擊,但不服輸的劉合梅坦然接受了這一切,面對這樣的窘境,都沒有把劉合梅打倒,她在縣城打零工,省吃儉用,苦心經營這個家庭。
劉合梅家里面積雖小,但東西擺放整齊,由此看出,在生活中對任何事情始終保持著樂觀心態(tài),沒有因為房屋的不華麗而放棄收拾。現在,每天中午下班后就回家做飯,喂養(yǎng)院子里的雞,清理菜園子,日子平靜而美好。
采訪過程中,劉合梅始終滿臉掛著笑容,永遠保持樂觀的她沒有被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打倒,她看似柔弱,卻是屹立在困難中的“鏗鏘玫瑰”。她用愛心和耐心為家庭撐起了半邊天,正是這些年來的用心付出,劉合梅和她的家庭收獲了諸多贊譽——被評為自治區(qū)“五好文明家庭”、柳州市“最美家庭”、柳城縣“十佳文明市民”等榮譽稱號。